救援列车起重工安全作业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2:42:55   浏览:80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救援列车起重工安全作业规则

铁道部


救援列车起重工安全作业规则
铁道部

一、总 则
第1条 救援列车起重工(以下简称起重工)的主要任务是捆绑吊件,管理维护索具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与起重机司机共同完成起复机车、车辆任务。
第2条 起重工必须视觉、听觉正常,身体健康,熟悉本规则和有关安全作业的规定,经过必要的技术业务训练,取得安全技术合格证后,方准正式参加作业。
第3条 起重工应熟悉起重机性能,在起重机工作过程中,应与司机密切协调,动作一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作业安全。
第4条 起重工在执行职务时,须带规定的臂章,使司机和有关工作人员便于识别。

二、工作前的注意事项
第5条 起重工在工作开始前应:
1.根据救援列车主任的命令和起复计划与起重机司机共同商定作业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2.检查确认使用的钢丝绳、铁链、卡钩及其他绳索工具状态确属良好;
3.各项防护用品穿戴整齐,任何季节均须戴手套作业。

三、工作中注意事项
第6条 起吊物件的重量,必须预先准确估量清楚,据以确定每次应吊的数量和使用适当的索具。起吊重量不明时,不得盲目作业。
第7条 每次挂绳完毕起吊前,必须检查确认下列各项,方准发出起吊信号。
1.所吊物件重量不超过起重机安全起重量,并注意吊臂起重量标示牌,检查吊臂高度,是否符合起吊重量的要求;
2.挂绳的负荷是否超过安全起重量;
3.吊钩中心是否对正吊件中心;
4.挂绳的位置是否牢靠平衡;
5.起重工及其他人员是否已离开吊件下方半米以外;
6.显示信号人员和其他起重工等人员是否已用呼唤应答方式联系。
第8条 每次起吊物件,必须经过试吊。当物件吊起少许离开地面时,暂停起升,显示信号人员应即检查所吊物件是否均衡牢固,起重机是否稳定。经确认无危险时,始得继续发出起升信号。
第9条 起重机工作时,绝对禁止起重工及其他人员在吊臂或吊件下方逗留或通过。
第10条 起重机移动吊件时,显示信号人员必须确认在移动方向内没有人员或障碍物后,才能发出操作信号。
第11条 卸放吊件时,在吊件接近地面停止降落以后(最高不超过100毫米),起重工才能接近吊件,绝对禁止在降落中用手扶吊件,以防碰伤。
第12条 吊件卸放后摘钩抽绳时,应注意是否挂住。抽出绳子一方不得站人,以防绳头弹出伤人。
第13条 禁止利用吊钩或在移动的物件上带送人员,在悬空的吊件上不准站人。
第14条 吊物件装车,当吊件尚未放入车厢时,车厢内不准有人。吊件落到接近车厢底时,起重工才能进入车厢内垫底摘绳。吊物件卸车,当吊件挂妥,应在起重工退出车厢后,才能起吊。
第15条 装卸车时,起重工应将车辆手闸拧紧或放止轮器,防止作业中车辆发生溜动。
第16条 在作业时,必须精神集中,与有关工作人员步调一致,注意安全,防止事故。不得在工作中吸烟、吃东西或闲谈等。
第17条 起重工对钢丝绳、索具等,必须经常检查确认其状态是否良好,绝对禁止迁就使用不合安全要求的钢丝绳和索具。
第18条 起重机作业信号显示方式规定如附表。向司机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楚正确,以防误认发生危险。
第19条 起重机作业信号应由指挥作业的一人发出,其他人员不得直接向司机发出信号。但遇有紧急危险情况时,任何工作人员均可直接向司机发出停止信号。

四、索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第20条 吊挂有棱角的物件时,钢丝绳或链条与吊件间应用木块或麻布等衬垫,以防损伤或切断绳链。
第21条 用钢丝绳或链条捆系吊件时,不得有结扣、扣节或拧绕处所。
第22条 连接链条时,应用螺丝穿结,禁止用铁丝绑扎。
第23条 起吊物件时,应注意捆绑钢丝绳或链条在吊钩上的吊挂位置,勿使全部负荷集中在吊钩的尖端。
第24条 使用的钢丝绳、链条、吊钩和吊环应当有制造单位的技术证明文件作为使用的依据。如果没有,则应经过试验,经切实查明其规格性能后,方可使用。
第25条 带有小钩、小环供吊挂用的钢丝绳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带有小钩、小环供吊挂用的焊接链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捆绑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捆绑用的焊接链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板链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破断拉力
安全系数=------
最大容许拉力
第26条 钢丝绳的绳套,应装有铁套环。用编结法结成绳套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丝钢绳直径的十五倍,并且不得短于300毫米;用卡子连结成绳套时,卡子不得少于3个。
第27条 钢丝绳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当更换:
1.烧坏、压扁变形或一股折断时;
2.钢丝绳的表面钢丝被磨损腐蚀达钢丝直径40%以上;
3.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的断丝根数,顺绕钢丝绳超过5%,互绕钢丝绳超过10%时。
第28条 链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使用:
1.链环发生弯曲、裂纹、锈蚀严重时;
2.链环变形,其伸长程度超过原有长度5%时;
3.链环磨耗程度超过原有直径25%时。
第29条 吊钩和吊环有永久变形或裂纹时,应报废更换。吊钩断面高度磨损达10%时,应重新验算,以确定更换或降低负荷使用。
第30条 捆绑或吊挂用的钢丝绳和链条,每年应作1~2次的静负荷试验,新品在使用前亦应作静负荷试验。试验时,应以二倍于最大负荷量的重量悬挂10分钟,验明钢丝绳没有断丝或严重变形,链条的各个链环没有断裂或变形现象,方可使用。

五、工作完毕时注意事项
第31条 工作完了,对所有的绳索工具应妥善整理保管,并认真检查其状态有无损坏。对不合安全条件的,应立即整修或更换,以防影响下次使用。
(附表略)



1989年9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4〕11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发至县级政府)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4〕1号)和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置辽宁省中小企业厅,并挂辽宁省乡镇企业局牌子,正厅级建制。省中小企业厅是主管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原省乡镇企业局的职能。
  (二)划入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相关职能及省城镇集体经济办公室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或参与起草我省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研究制定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统计工作,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三)指导全省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招商引资等工作;协调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四)引导乡镇企业地区间合作,建立健全乡镇企业服务体系。
  (五)负责全省民营经济的综合调研与协调服务工作。
  (六)负责促进集体资产的合理运营和增值管理,依法保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协调集体企业改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七)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中小企业厅设置7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老干部处)
  协调机关日常工作;负责会务、文秘、信息、信访、督查、保密、档案、保卫、后勤和财务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劳资工作;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综合法规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或参与起草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负责综合性文字材料和综合调研工作。
  (三)发展规划处
  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建议和改善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指导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促进集体资产的合理运营和保值增值;指导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四)统计信息处
  负责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城镇集体经济的统计工作,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指导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统计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汇总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五)科技处
  指导全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指导、协调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科技、教育培训及人才智力的引进。
  (六)产业指导处
  指导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中小企业和相关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卫生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地区间合作。
  (七)国际合作处
  指导协调我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扩大与国外、海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合资合作和经贸往来提供服务。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群工作。
  四、人员编制
  省中小企业厅行政编制40名。其中,厅长职数1名,副厅长职数3名;职能处室处长(主任)职数7名,副处长(副主任)职数7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职数1名(正处级)。机关工勤人员编制4名。老干部服务人员编制5名,其中司机编制2名;核定副处长职数1名。
  五、其他事项
  省中小企业厅与省经济委员会、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省经济委员会负责宏观指导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审核,组织各类企业上市等工作;省中小企业厅负责国有中小企业的转制收尾工作,并按照国际有关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所确定的企业范围开展工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包括中直企业和地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不包括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




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联合声明

中国 日本 韩国


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联合声明

(2012年5月13日,中国北京)


  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和日本国的领导人,

  认识到,森林具有可再生性、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响应2011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部长级宣言》的呼吁,促进气候变化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活动的协同增效,努力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和全球森林目标的实现,在《国际森林文书》作为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的统一框架下;

  忆及2010年在日本横滨通过的《APEC领导人宣言》,要求努力实现《悉尼宣言》确立的通过加强合作推进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亦忆及2011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首届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北京林业宣言》和2011年10月在韩国昌原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昌原倡议;

  决定加强中日韩三国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合作。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

  我们认识到,在改善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永恒的主题,有利于三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绿色增长。有必要加强并深化三国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领域的合作。

  我们确认,建立中日韩森林可持续经营对话,分享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功经验,加强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增进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与共识,并探讨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进行交流、开展试点与示范项目的可能性。

  二、防治荒漠化

  我们认识到,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威胁生态环境,是造成区域沙尘暴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持续土地管理和恢复沙区植被是预防和减缓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以及沙尘暴的有效手段。恢复和重建干旱地区物种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和生态支撑。

  我们对以往在此领域开展的合作表示满意。我们将继续密切合作,落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共识,并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合作框架,进一步加强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恢复和培育林草植被、可持续土地管理和资源利用,做好东北亚区域沙尘暴的预防和治理。

  三、野生动物保护

  我们认识到,鉴于多种原因特别是栖息地缩减和气候变化导致全球物种数量急剧下降,加强野生动物包括濒危物种保护对促进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决定,在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恢复和保护领域加 强信息交流,并探讨开展项目以推进合作的可能性。我们确认,中日韩气候和地理密切相关,希望推动朱鹮种群恢复和迁徙鸟类保护的合作和技术交流。

  我们确认,利用现有框架进一步努力推进工作层官员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对各自森林可持续经营、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政策和立场的相互理解。

  我们重申致力于加强中国、韩国和日本在森林可持续经营、防治荒漠化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合作,同意探索将合作扩展到东亚地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