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禁止财政系统国债中介机构违规拆借资金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1:12:03   浏览:97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禁止财政系统国债中介机构违规拆借资金的紧急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禁止财政系统国债中介机构违规拆借资金的紧急通知
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关于财政系统国债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财政部在1998年7月份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做了具体部署。会后,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此项工作,国债中介机构普遍加大了对债权债务的清理力度。目前,清理整顿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但是,也有个别地方国债中介机构无视中央要求,仍在以高息债券或新签、续签国债回购合同的形式拆借资金。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必须立即予以纠正和制止。
为此,财政部重申,财政系统的国债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名目违规拆借资金,对过去遗留的违规拆借资金要抓紧清理,尤其在清理整顿期间,严禁以任何形式非法融资,不能再搞新的违规经营。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对今年全国财政工作会
议以后,仍违反中央要求、继续违规拆借资金的,要核实情况,及时报告,并给予严肃处理。



1998年10月1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各种非法经济活动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各种非法经济活动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自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来,三峡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1994年12月14日已正式开工。两年多来,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为了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相继成立了支援和为三峡工程服务的机构或经济实体,同时也有不少单位和个人
注册开办了各种公司。这对促进三峡工程建设、搞活库区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以“三峡”名义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称谓重叠交叉,有的名不符实或与三峡工程并无直接关系,甚至还有少数不法分子假借三峡工程名义在国内外进行经济诈骗活动。这不仅有损三峡工程声
誉,而且也干扰了三峡工程的正常建设。为了确保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现通知如下:
一、重申三峡工程的企业法人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国家授权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经营。
二、有关三峡工程建设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招标议标和物资、设备的采购订货等,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或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承担三峡工程任务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其它单位,必须经上述部门(单位)出具委托证书,方可从事
委托证书规定范围内的三峡工程建设经济活动。
三、各地区和各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建设机构(单位)的统一管理,并要在机构(单位)名称上冠以“支援”二字,以示区别。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接到本通知后,应组织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对以“三峡工程”或“支援三峡工程”名义设立的企业和机构进行一次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有诈骗行为的,应立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今后凡是以“三峡工程”或“支援三峡工程”名义申请设
立金融性机构、物资贸易经销机构以及各类开发公司、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均应由有关企业登记机关、机构设立机关或审批机关征求本地同级人民政府对口支援三峡工程机构或有关负责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的部门的意见后,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五、凡是以三峡工程名义在国外进行融资和筹资活动的,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利用外资的法规,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统一研究平衡后,报国务院批准。非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无权进行此项活动。
六、各地、各部门应警惕以三峡工程建设名义进行的各种经济诈骗活动,一经发现,务必认真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1995年1月9日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

1987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及其《补充规定》,结合劳教检察工作的实践经验,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职权任务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的职权是:
(一)对于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和担负护卫的人民武装警察(以下简称护卫武警)在劳动教养场所内发生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
(三)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劳动教养人员和留场(厂)就业人员的犯罪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批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四)对于劳教检察管辖的刑事案件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检察劳动教养机关执行有关法律和劳动教养工作方针、政策的情况,保障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检察劳动教养人员接受改造的情况,打击劳动教养人员的犯罪活动;正确处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的申诉控告,保障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检察活动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认罪认错和遵纪守法教育。以促进文明管理,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进行劳教检察,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独立行使检察权。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劳教检察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效果。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一节 对劳动教养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四条 检察劳动教养管理所(院)收容劳动教养人员有无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劳动教养通知书》。
第五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中是否有依法不应当收容的精神病人,呆傻、盲、聋、哑人,严重病患者,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未满一年的妇女,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和不满16周岁的人。
第六条 发现不够劳动教养条件的,建议原审批机关复核纠正;发现罪应判处刑罚的,建议原审批机关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移送当地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所外就医是否符合规定;所外就医条件已消失是否及时收回。
第八条 检察对劳动教养人员延长或减少劳动教养期限、提前解除劳动教养是否符合规定,劳动教养期满后是否按期解除劳教。
第九条 检察注销、恢复劳动教养人员城市户口和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教养期满留场就业是否符合规定;检察留场就业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是否符合规定。
第二节 对劳动教养机关管理教育活动的监督
第十条 检察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劳动教养工作方针及有关政策,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第十一条 检察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禁闭、使用械具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第十二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有无对劳动教养人员打骂、体罚虐待、侮辱人格、刑讯逼供的行为;有无对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的行为;有无徇私舞弊、私放劳动教养人员及贪污、克扣劳动教养人员口粮、财物的行为。
第十三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有无使用劳动教养人员代行干警职权或纵容、唆使劳动教养人员为非作歹、称王称霸的情况。
第十四条 检察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对劳动教养人员的通信、控告、申诉等信件有无拆检和扣压的行为。
第十五条 检察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的时间有无保证。
第十六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的劳动时间、生产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规定,劳动教养人员是否按规定享受应有的劳保待遇。
第十七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应有的生活待遇是否得到保障,伙食标准、宿舍条件是否符合规定,伤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
第十八条 检察劳动教养场所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严密,有无隐患和漏洞,以防止劳动教养人员逃跑、行凶、自杀等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 检察劳动教养人员非正常死亡是否由法医做出鉴定,是否及时通知其家属和原工作单位,并会同主管单位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第二十条 检察劳动教养机关对劳动教养人员逃跑、行凶、聚众闹事等危害管教秩序和社会治安的行为,是否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节 案件的处理
狒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受理下列刑事案件:
(一)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的犯罪案件;
(二)发现劳动教养人员在决定劳动教养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需要处以刑罚的案件;
(三)留场就业人员在劳动教养场所内的犯罪案件;
(四)直接受理侦查劳动教养工作干警和护卫武警在劳动教养场所内发生的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犯罪案件;
(五)上级检察院和本院检察长交办的案件。
第二十二条 劳动教养人员逃跑后犯罪、所外就医期间犯罪,以及发现决定劳动教养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需要处以刑罚的案件,如果其罪行是在劳动教养场所发现的,由担负该劳动教养管理场所检察任务的人民检察院受理;如果其罪行是在犯罪地发现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检察院受理。
第二十三条 劳教检察工作中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和对侦查活动、审判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参照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试行细则的规定办理。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参照《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济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法纪检察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办案程序(试行)》的规定。
第四节 对申诉和控告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向人民检察提出的下列申诉和控告:
(一)不服劳动教养决定向原审批机关申诉被驳回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认为有错误可能的;
(二)对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的控告;
(三)上级检察院和本院检察长交办的。
第二十五条 受理不服劳动教养决定的申诉,经复查确属错误劳动教养的,提请原审批机关予以纠正,如果原审批机关不予纠正,应当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上一级检察院认为提出的纠正意见正确,应当向同级主管部门提出纠正;属申诉无理的,予以驳回,并配合劳动教养机关教育其服从劳动教养决定,接受教育改造。
第二十六条 受理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家属对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违法犯罪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凡构成犯罪,属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属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转公安机关办理。不构成犯罪的,转其主管部门处理。对控告不实的,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其中对诬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工作制度和方法
第二十七条 劳教检察工作应当采取经常检察和重点检察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对重大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条 劳教检察,可以听取劳动教养机关的情况介绍,调阅有关文件和档案材料,列席劳动教养机关的有关会议,召开干警、劳动教养人员座谈会、调查会,个别谈话,察看劳动教养人员的生产、生活、学习场所等。
第二十九条 对检察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查明事实和原因,向劳动教养机关提出纠正。
对于一般违法行为,可以口头提出纠正意见,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应当发送纠正违法通知书,并要求告知处理结果,对拒不纠正的,报告上一级检察,上一级检察院认为提出的纠正意见正确,应当向同级主管部门提出纠正。
对于劳动教养机关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可以提出检察建议。
第三十条 监所检察部门应当和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劳动教养管理所(院)、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联系制度,互通情况,交换意见,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直接受理的劳动教养工作干警、护卫武警犯罪案件,在立案侦查前可以同有关的劳动教养机关或武警部队联合进行调查;办理劳动教养人员其家属的申诉和控告案件,可以自行查办,也可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进行调查。
第三十二条 在劳教检察工作中,对劳动教养场所实行文明管理、提高改造质量的先进经验,可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总结推广。
第三十三条 对劳动教养所发生的重大情况,要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及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下列情况呈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行凶杀人、放火、投毒、聚众闹事、集体逃跑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发生重大疫情、重大伤亡事故;
(三)打死、打残,非法击毙、击伤劳动教养人员;
(四)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第四章 机构设置
第三十四条 担负劳教检察工作任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监所检察处,科内配备相应数量的干部负责此项工作。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省辖市人民检察院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大型劳动教养场所或劳动教养场所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派出检察院,担负劳教检察工作。
派出检察院依法行使县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由领导它的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六条 不够设立派出人民检察院条件的,由担负劳教检察任务的人民检察院派出驻场(厂)检察组。派出检察组由派出它的人民检察院领导,由监所检察部门进行业务指导。